據中國酒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三次(擴大)會議近日在北京召開,大會發布了《中國酒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預計到2020年釀酒產業銷售收入達到約1.3萬億元,比2015年9229億元增長40%,年均復合增長6.9%。那么酒業股有望成為穿越牛熊的價值投資品種嗎?西部證券高級投資顧問馬征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從數據看酒業暖跡象比較明顯。白酒行業調整已經三年,而且高端白酒近期都有提價行動,可以看到高端白酒是率先復蘇的。那么從整體行業來看,低端白酒以及啤酒、葡萄酒等子行業,回暖的速率是平均的嗎?
馬征:從目前整個行業看來,不同品種的復蘇實際上是不同的狀況。首先,高端白酒是以茅臺和五糧液為代表,近期不管是從經營的層面上來看,還是從二級市場股價的表現來看,它們都表現出相當強勁的復蘇跡象,但是從細分市場看來,中低檔白酒還是呈現出差異化的特征。葡萄酒和啤酒各有各的運行特征,首先,國產葡萄酒的產量出現了下跌,同時,進口葡萄酒不斷增量,所以國產葡萄酒出現了一個下滑的態勢,而進口葡萄酒的回升勢頭非常明顯。從啤酒的經營情況看來,2015年整個市場容量出現了進一步的萎縮,進口啤酒繼續擠壓國產啤酒。因此整體看來,雖然我們目前看到了以高端白酒為代表的復蘇跡象,但是中低端白酒、啤酒和葡萄酒等的復蘇進程還是明顯有差異的。
從機構調研來分析,機構對白酒業比較看到,茅臺目前庫存極低,預收款創新高,五糧液一季度回款大幅增加,現在也在加強價格管理,調整優化銷售體系,白酒龍頭公司能否率先打開白酒業估值的空間?
馬征:從數據上來看,白酒在過去一季度還是呈現出整體向好的趨勢,今年高端白酒有望進一步出現復蘇的跡象。因此,以茅臺和五糧液為代表的高端白酒在二級市場中的股價表現的也比較亮眼,它們在二級市場中受到資金的追捧也是比較明顯的。
沱牌舍得、ST酒鬼這兩家公司具一定品牌及產品力,但近年經營不善。由于具有并購價值,這樣的企業后市是否更有投資機會?
馬征:沱牌舍得最新一季度的業績也呈現出預增的趨勢,一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達到了4.26億,同比增長35%,純利的同比增長更是達到了172%。我們可以看出公司在結構調整和應對市場需求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努力,此外,公司在產品的宣傳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這些措施對于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它們能夠在改革和深挖市場需求上下足功夫,未來還是會有進一步的表現機會。
全球葡萄酒2015年生產和消費報告顯示,中國的葡萄酒總產量排名全球第九。行業的利潤總額增速持續高于收入增速。受中葡股份的持續兩個漲停帶動,葡萄酒子行業近期表現不錯。但是消費者也發現,現在進口葡萄在市場上比較多,沖擊國內葡萄酒價格。相關企業能否在今后有較好的業績表現,比較擔心,你怎么分析?
馬征:實際上葡萄酒并不是中國長期以來所熟悉的品種,因為中國多年以來一直是以白酒為主導,所以葡萄酒更多的是一種舶來品。國產葡萄酒過去并沒有占據高端市場,而中低端市場的品牌形象也影響了中國自產葡萄酒的溢價能力和拓展市場份額中的努力。同時,2015年中國和智利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經生效,此外,2019年澳大利亞進口的葡萄酒將享受零關稅的優惠政策,實際上這會對中國造成比較明顯的沖擊。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中國企業只有找對自己的市場定位和特色,才有可能進一步在未來更加激烈的競爭中占據自己應有的市場份額。
2000-2015年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7倍,而啤酒銷售額同期增長3.3倍,啤酒噸酒價格增長不到1倍。國內啤酒企業也在轉變經營策略,注重產品升級。上市公司當中珠江啤酒現在發力精釀品種,重慶啤酒主業改善明顯的,燕京啤酒和青島啤酒有區域優勢而且有國企改革預期。這些企業的投資機會該怎么來把握?
馬征:作為一個舶來品,啤酒的消費群還是以青年人為主導。除了燕京之外,青島以及雪花等啤酒品牌都是與全球知名的啤酒大廠進行合作。從整個銷量上來看,目前市場預估國內啤酒的消費量將出現5%左右的下滑。這一方面不僅體現出了啤酒在市場擴容方面遇到的問題,同時也反映出了白酒、葡萄酒和其他飲料對于整個市場的一種瓜分效應。從目前整個市場的經營趨勢來看,很多國內的啤酒廠商都在著力向精釀啤酒領域傾斜,其實精釀啤酒這個概念是由美國傳入中國的,一方面是指年產量小于600萬桶,另外一方面是擁有自主權。實際上從產品定位的特征看來,啤酒制造也是更加傾向于高端產品和精釀特色,未來啤酒企業之間將會在品質和個性化、高端化的差異分布上來進行競爭,抓住年輕的消費群體將是整個啤酒行業未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努力。此外,國內眾多啤酒廠商在轉型的過程中也需要在迎合年輕消費者的口味上進一步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