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南方人,這樣的習俗我還算熟悉,例如廣東的「客家娘酒」,江浙的「月子水」,以及娘酒蛋、月子米酒鯽魚湯等用「月子酒」烹飪的「月子菜」。下面,將從科學的角度出發,談一談「月子酒」風俗,以及澳洲關于哺乳期媽媽攝入酒精的相關信息。
一、「月子酒」的酒精度安全嗎?
月子酒就是黃酒或米酒,是一種以稻米為原料釀制而成的糧食酒,酒精含量通常低于 20%。典型的包括廣東的「客家娘酒」、江浙的「月子水」等,常被用于烹飪各類月子特色菜式。
網上文字大都稱它「營養價值好,利于產后媽媽恢復身體,實現母乳喂養」。且不論攝入酒精會抑制媽媽體內分泌催產素,導致奶水排出減少,我們首先需要了解,「月子酒」這樣含酒精的飲品,對哺乳期的媽媽是否安全。
用于烹飪各類月子菜式的「月子酒」酒精度差異較大。據說用于產后的「月子酒」酒精度在 4~6 度為宜,但是在網上銷售的「客家娘酒」大多在酒精度 10 度左右。同時,還有很多月子酒屬于家庭作坊自制,酒精度不太確定。
因此,「月子酒」的酒精度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是不太安全的。
二、媽媽喝酒寶寶喝「酒精奶」
一般來講,酒類或者食物中的酒精,攝入后 30~90 分鐘會在血液和乳汁中達到高峰。哺乳期媽媽乳汁和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是一致的,具體數值和攝入食品、飲品的酒精度以及總量相關,也與食用者的體重和攝入速度相關。
乳汁中的酒精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消失。通常來講,人體需要 2~3 小時時間清除一聽 5 度的啤酒,150 mL 11 度的紅或白葡萄酒,45 mL 40 度的烈酒。
值得注意的是,人體清除乳汁內酒精的速度,并不會因為泵奶次數增加而加快。而且,寶寶一旦通過乳汁攝入酒精,需要花成年人兩倍的時間才能清除。
如果在偶爾的特殊情況下,哺乳期媽媽無法避免少量飲酒,那么應確保在哺乳之后再食用或飲用,或者在攝入酒精后3~4 個小時內避免哺乳。如果哺乳期媽媽長期飲酒,對寶寶會產生健康危害,不建議繼續母乳喂養。
三、「月子酒」煮沸就安全了?
「月子酒」直接飲用或者入食材,都會強調煮熟或煮沸,讓人以為煮沸之后就無需擔心酒精問題,與哺乳期媽媽直接飲酒是兩碼事。
很遺憾,事實并非如此。以下一組數據也許媽媽們都有興趣了解一下:
1. 在已經沸騰的液體中,加入酒,然后停止加熱,有 85% 酒精殘余。
2. 往食物上噴撒酒類短暫燃燒,有 75% 酒精殘余。
3. 將酒加入食物中并煮沸,是「月子酒」最常用的烹飪方式。
持續沸騰 15 分鐘,將有 40% 酒精殘余。
持續沸騰 35 分鐘,將有 35% 酒精殘余。
持續沸騰 1.1 小時,將有 25% 酒精殘余。
持續沸騰 1.6 小時,將有 20% 酒精殘余。
持續沸騰 2 小時,將有 10% 酒精殘余。
持續沸騰 2.6 小時,將有 5% 酒精殘余。
酒類用于烹飪,若持續沸騰時間低于 1 小時,大約 25~75% 的酒精仍然會殘余在食物中。
如果無法做到持續沸騰 3 小時以上,「月子酒」即使是煮沸,也并不代表菜中就不含酒精了。
如果持續、大量地攝入,同樣會產生各類與產后媽媽飲酒相關的危害。
四、哺乳期媽媽攝入酒精,危害有多大?
一旦乳汁中含有酒精,不管酒精度高低,對寶寶來說都是不安全的。千萬不要僥幸地認為,度數低一些就沒事,因為只有 0 酒精度的乳汁對寶寶來講才是最佳食糧。
這里先要談到酒類標準量的計算。在澳洲,含 10 克酒精的酒的總量為一個標準量。一聽 3.5 度啤酒,100 mL 13 度的紅酒,30 mL 40 度烈酒,大約即為一個標準量。大家可以粗略估算生活中各類酒精飲品的一個標準量是多少毫升。
哺乳期媽媽直接飲酒或食用含有酒精成分的食物,會導致如下危害:
1. 導致奶水減少,溢乳反射推遲
哺乳時,嬰兒的吮吸可以刺激媽媽分泌催產素,從而促使乳汁集中分泌,也就是俗話說的「奶陣」。攝入酒精后,媽媽體內的酒精將抑制催產素的分泌,導致奶水排出減少,溢乳反射推遲。
2. 導致寶寶睡眠紊亂
哺乳期媽媽飲用或食用含有相當于 1~2 個標準量酒精的飲品或者食品后哺乳,寶寶的奶水攝入量會減少約 20~23%,可出現頻繁短睡的睡眠紊亂問題或異常興奮。
3. 導致寶寶發育滯后
哺乳期媽媽每天攝入一個標準量的酒精,可能導致幼兒生長和運動發育滯后。
4. 影響母乳口感
乳汁中的酒精會影響母乳的氣味和口感。
5. 導致寶寶過度鎮靜
哺乳期媽媽大量攝入酒精,可導致寶寶過度鎮靜、體內積存多余水分和體內激素水平失衡。
6. 導致寶寶血小板減少
哺乳期媽媽食用含有酒精的「滋補品」,可導致嬰幼兒嚴重的血小板減少癥和出血傾向。產后食用酒類滋補品的習俗僅在中國多見,該研究是根據新加坡華人媽媽的臨床統計得出的結論。
希望這篇文章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讓更多有需要的媽媽們看到。傳統習俗,我們不可以盲目地全盤否定。但是,當有更科學、更可靠的依據出現時,我們應該理性地重新看待。